共享单车——摩拜单车和ofo单车对比
互联网资本的凛冬中,一橙一黄两台自行车,在过去的几个个月中猛然搅动了潭水。共享单车领域两大玩家ofo和摩拜各自完成了四轮融资,身后几乎集结了所有一线投资机构,数亿美元入局。在新政对网约车行业发起“绞杀”之时,城市出行的“最后三公里”,成为了一个出人意料的风口。
针对发展迅速的共享单车。摩拜单车和 ofo 共享单车有什么不同呢?
成本分析
根据公开的材料,摩拜的单车成本约在3000元左右,而ofo的单车成本含维护大约在270元。定制的单车的使用寿命大约在4年左右。
摩拜的收费为1元/30分钟,作为城市公共交通末梢和微循环,一般为500米到3公里的骑行距离,客单价在2元以内。
ofo校内0.01元/分钟,0.04元/公里,校内的使用场景客单价大约在0.1元以内;在校外,ofo双号牌的车,收费是0.04元/分钟,0.16元/公里,客单价大约在0.5元左右。
结合单车成本和客单价,假设全年出行天数为300天,假设每辆单车的使用频率在1天5次使用,摩拜大约1年可以收回成本。
校内的ofo由于学生单车出行的习惯比较普遍,而且校园内容易形成大规模出行的潮汐效应,每天单车使用频率大约在10次左右。ofo每辆小黄车大约在270日内收回成本。
在回本周期层面上,摩拜和ofo差距不大。而且,由于ofo的单车耐用程度比摩拜的要差很远,肯定达不到摩拜宣称的4年寿命。
覆盖密度
城市公共交通末梢和微循环的出行场景大概是500米到3公里的距离。500米是一个临界点,500米以内的移动距离可能更倾向步行;超过500米3公里内的距离,人们可能更愿意骑车而不是步行;超过3公里,公交、地铁或者的士、专车是更优先的选择。
如果寻车的距离在500米以上,折合寻车时间超过6分钟,人们便对骑车接驳公共交通的需求大幅下降。道理很简单,如果花6分钟走500米来找公共自行车,骑上3分钟的路程,其实在消费决策形成时是容易觉得不划算的。
为确保500米范围内有车,则需要对城市运营区域内500米半径对应的每0.79平方公里的面积进行覆盖。按广州市环城高速内(摩拜广州的运营区域)人口密度20000人/平方公里、假设每100人中1人选择骑车,在广州环城高速210.13平方公里的范围内,需要运营的公共自行车42025辆;在北京五环内615.44平方公里的范围内则需要105068辆。
当然,通过出行数据分析进行优化调度,上面的这些数字会大幅下降,实现20%的自行车满足80%的需求,上面的这些数字会大幅下降。但目前摩拜在广州5000+、北京10000+的单车投放量来看,仍然显得捉襟见肘。
ofo的成本是摩拜的十分之一,能够做到大量的覆盖。车的覆盖密度,显然是ofo占据优势。
扩张速度
低成本有助高速扩张的,一个方面是低造价能够带来的低成本大量投放,另一方面是共享的开放性。
ofo的单车有1/10是学生自己的共享出来的,这个比例在ofo整个成本结构里面对于降低成本帮助不大。但是,这种共享意味着一种开放的可能性,个人可以将自己的单车共享出来,以1换N,潜在用户转化为实际用户;租车铺、单车店可以将存量单车共享出来,换取运营收益;甚至单车厂可以自带干粮(误,单车)成为ofo各个城市的合作商或加盟商。
这种低成本改造带来的开放性,对于异地扩张速度提升的帮助无疑是巨大的。而且,在我国,整个自行车产业面临着产能过剩的问题。相比于摩拜自建工厂大量生产自己设计的自行车,通过低成本改造的具备开放性的ofo更加能帮助整个自行车产业消化产能。这里面蕴藏的势能将会是推动ofo扩张的一道不小的推力。这种势能是摩拜不具备的。
资本层面
拿到红杉、高瓴资本后的摩拜,正式和有滴滴背书、主打校园的OFO平起平坐。而OFO在拿到滴滴战略投资的时候曾说过“要尽快结束战斗”,但是就目前形势来看并没有那么容易。两个策略迥异的共享单车平台再次站在了同一起跑线上。
创始人
OFO的创始人戴威没有太多的大公司工作经历,最大的优势可能就是北大自行车协会会员,能从痛点出发,更能第一时间解决学生面临的问题。
摩拜单车的创始人胡玮炜是资深汽车媒体人,曾创办GeekCar极客汽车,CEO王晓峰曾担任Uber中国上海总经理。王晓峰经历更加丰富,且有Uber中国上海区总经理的头衔,更加经验老到。
综合分析
摩拜单车和OFO两方均表示自己是智慧出行+最后一公里+共享经济的倡导者,但OFO和摩拜单车本质上都是分时租赁经济,而非纯粹的共享经济,如果不能像滴滴一样完成私家车辆的共享,那么对于两方来说,返修、丢失等问题都会变成最重要的负担。
目前来看,短期内实现商业价值的主要还是校园、连接地铁站、公交站与公司、住所、产业园区等的中短距离通勤。
对此政府早已经探索了十几年,也颇有心得:为什么要加固定停车桩?为什么要收押金办手续?这些都是花钱买来的教训,如此巨大的投入之下都没做好共享单车,其他人能否做好?这很难说。
当然,政府没做好的不一定商业公司做不好,现在政府没有限制摩拜单车和OFO的发展,没有出台相关政策去约束共享单车的发展,可以理解为目前政府处于观望状态,默许摩拜和OFO去闯,去摸底城市居民对这个共享单车的具体接受和认可程度,以及找寻更好的方式去解决供给侧问题。
共享单车还是一个社会价值大于经济价值的事,未来,公共自行车与共享单车如果互为补充,将更好地利用已有资源、提高出行效率。